首页机构动态

速看II三点水艺术考研中外设计史全新起航

发布时间:2021-01-03 10:01浏览:3038次

1. 追溯历史

      我国设计教育从孕育之初,在学科与专业名称上先后有图案学、手工艺、实用美术、工艺美术,以及上世纪90年代末确立的“艺术设计”等多种提法,这反映出设计教育在我国近当代历史进程中尚未真正定型,其教育体系也未达到真正成熟。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重新修订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艺术学”成为了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即:艺术学,下设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等5个一级学科,至此,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1902年,南京设立三江学堂

      早期图案教育,在我国设计教育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1902年,张之洞于南京设立三江学堂起,图案教育就被定为主科之一。随后,新文化、新思想涌入使得中国艺术家重新思考工艺和装饰问题,成就了中国现代设计的核心人物——陈之佛、雷圭元、庞薰某、沈福文、邓白、李有行等一大批图案教育的先驱者们。他们不仅创建专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还为“图案学”教育制定了系统的教学方案,奠定了中国早期的设计教育模式。

1956年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典礼合影

      工艺美术教育,作为我国早期图案教育的延续与发展,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面貌。1956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高等教育部联合呈报的建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报告,中国第一所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它从中央美术学院脱胎而出,使“设计”逐渐从 “美术”的体制中抽离出来,以其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和形态服务于社会,从某种程度上为中国设计走向“专业化”指明了方向。

1999年11月20日,清华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挂牌仪式

      1998年7月6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工艺美术”改称为“艺术设计”。一个名词的变更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生活的缩影,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信号,设计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愈加紧密。1999年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由此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再次明确了艺术设计跨学科教育的发展目标,为“设计教育”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重新修订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艺术学”成为了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即:艺术学,下设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等5个一级学科,至此,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但,作为作为“文科”出身的“艺术设计”应有自己的使命与方向。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艺术设计”教育不仅要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要能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主动适应并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文科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2. 培养目标

       设计学学科正创造和引导人类健康工作与生活,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在充分满足产品使用功能和人的个体审美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该学科的研究强调培养既有扎实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围绕工程与艺术的结合,与国家当前倡导的创新教育、人类舒适的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制造大国向设计大国的转变等国策紧密相连,为构建中国原话语下的可持续设计研创体系和提高社会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设计创新人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设计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实践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能够胜任设计单位、院校、科研及政府等部门所需要的艺术设计实践、管理、教学、艺术设计策划和组织等工作的高层次设计创新人才,并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3. 招生情况

学科门类:05 文学

一级学科:0504 艺术学

专业名称:050404 设计艺术学

想知道更多的地区招生情况,请联系我们

1.院校简介

四川美术学院——八大美院之一

       四川美术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专业院校,已有80年的办学历史。1940年,李有行、沈福文教授等老一辈艺术家在成都创办了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底调整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学校现设有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等学院。

重庆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庆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共3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附属医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官立川东师范学堂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西部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十佳园林式”美丽校园

        重庆工商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是重庆市唯一公立的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现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2个市级“一流学科”,10个市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2.专业及方向

重庆地区专业及方向

3.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一览表

1.考点、要点分析

2.题型、题量分析

3.比重、分值分析

注:以上数据来自“2010-2020年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外设计史论2》真题”(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判断题)

       以四川美术学院“2010-2020年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外设计史论2》真题”为例,其2010-2017年的“客观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对欧美等西方国家现代设计历史的源流、重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的熟悉程度,考查学生的记忆熟悉程度;而“主观题”分布在“论述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设计理论与设计伦理、前沿问题的分析能力。总体而言,考点、要点形式灵活,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自2018年之后,其“客观题”会涉及一些关于设计现象背后的文化、社会及技术等背景问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运动、流派、现象及工艺等内容的理解能力,增加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有些偏“主观”;而其“论述题”不仅考查学生对设计理论、设计前沿问题的分析,而且会结合社会话题、话语权问题等内容,考查学生对于真实的“现场”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考查学生具“系统性”的专业理论水平素养。

   面对近两年重庆地区各大高校的“初试”考试内容来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记“设计历史”中所发生重要运动、代表设计师及作品,还要掌握其背后的世界文化、社会因素及消费市场情况,能够清晰地掌握其发展规律与特点;同时,各大院校的论述题、分析题及综合题的考试也紧密结合社会问题、学科前沿以及相关理论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艺术设计”学科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以往想靠“背诵”模板就想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为此,我们制定了科学化、专业化的教学方案,系统化地培养“准研究生”的理论素养:

A.基础班——大而全

       在“基础班”的阶段,着重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整体结构的理解,根据“手工艺-工业化、形式-功能、人文-经济”等几条线索进行梳理,在头脑中形成对内容的基本认识。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全面地为学生讲解,施行“大而全”的解读方式:“大”就是要梳理“大脉络”,“全”则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都要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全面”,还可以以防考试中出现“偏”题,学生可以通过联想解答试题。

B. 强化班——小而细

       在“强化班”阶段,着重让学生对教材结构和每个章节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理解和梳理,根据教材建立自己的基本脉络。例如,“工业革命前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设计”发展的时间、代表事件(组织)和设计师具有连贯性,产生基本的认知。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过的概念、定义进行答题技巧分析,并根据答题方法给出不一样的讲解,实施“小而细”的教学方式,“小”是指将每一场运动、概念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记忆这些“小”东西,“细”则是要事无巨细的将每个概念分解,根据不同的出题方向进行细化,培养学生对某些内容的答题思路,锻炼其在考试过程中的答题技巧。

C.冲刺班——大而精

       在“冲刺班”阶段,重点着手学生对于教材的整体连贯性的理解和认知,根据不同的专题梳理出不同的脉络。与此同时,根据各院校的“考试真题”为学生梳理近十余年的考试内容和出题方向,为考试做好准备。在教学中,“大而精”指的是对整体“大”结构、概念和脉络的理解,对历年来考试中出现的“精确”题型的解答,让学生进入完全的考试状态,习惯各种知识点的考试题型。在此阶段,还会根据不同的专题进行“专题训练”,比如:设计伦理、跨学科设计等“设计学”前言的问题。


1.课程安排

       课上讲解+课后练习: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确保考生课上听懂、课下能回放,双管齐下地获取课程内容。针对课上、课下所出现的问题,还会安排针对性的课后习题进行针对性练习和巩固。


线下上课

线上录制(直播)

课后打卡

2.核心资料

内部教材

       本校所有使用教材均由博士团队根据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及评分标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编撰,紧密围绕出题方向和专业前沿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使用过程中能够帮助考生精准应对考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快速地提高学习效率。


3.阶段考试

测试真题

学生试卷

考试成绩分布及复习计划

加权成绩测算

4.写作练习

学生“课后习题”作业

作业辅导

5.押题测试

王老师

高校讲师,校级优秀教师。从事高校教学近十年,对命题规律有精准把握。

硕士期间独立获得“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已结项),5次单项奖学金、学业综合奖学金,重庆市优秀毕业生,入选“四川美术学院年展”等展览项目,台湾大学交换生,参与《服务设计视域下的乡村设计研究》等多项重庆市、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咨询老师微信1
咨询老师微信2